我院脊柱外科熟练开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2011-12-29 09:33
黄河三门峡医院
我院脊柱外科今日再次实施一例高龄复杂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此次手术成功的实施表明我院已完全成熟掌握此项手术。
患者为81岁老年男性,行走时不慎摔倒引起腰部疼痛伴活动受限,来我院行腰椎X线检查现实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在家卧床休息两周后疼痛不缓解,遂来我院脊柱外科,行腰椎MRI及CT等检查后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在局麻下(即病人完全清醒)行腰1椎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切口长度不到1cm,术后患者卧床休息24小时后即下床行走,腰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3天生活即可完全自理,并且腰部疼痛完全消失。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此项技术由于在注入骨水泥前无球囊扩张,术中及术后容易出现骨水泥渗漏引起过敏性休克、压迫神经引起肢体疼痛甚至截瘫等,而且椎体高度恢复不理想。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目前国际上广泛开展了另一项改良型手术方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该技术采用经皮穿刺椎体内气囊扩张的方法使椎体复位,在椎体内部形成空间,这样可减小注入骨水泥时所需的推力,而且骨水泥置于其内不易流动,进而克服了上述并发症。临床应用显示其不仅可解除或缓解疼痛症状,还可以明显恢复被压缩椎体的高度,增加椎体的刚度和强度,使脊柱的生理曲度得到恢复,并可增加胸腹腔的容积与改善脏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患者越来越多,同时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骨折患者同样越来越多,骨折后需长期卧床(2-3个月),这样增加了因各种卧床并发症引起的死亡,此项技术(PKP)的成熟开展不仅解除了患者的病痛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克服了以往技术(PVP)的不足,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